好文分享:高鐵寧靜車廂政策vs德瑞鐵路

寧靜車廂
原來歐洲火車早就想通了:小孩不是噪音,是乘客
最近高鐵推出「寧靜車廂」,主打「禁止打電話、禁止播放影音、鼓勵乘客保持安靜」。
聽起來很高級、很禪,但說真的——那個豬腦想出來的政策,最好就「安寧下去」🙃
我不是反對安靜,我反對的是把「安靜」變成唯一的美德。
台灣的高鐵車廂早就夠安靜了,安靜到小孩講一句話都會被白眼、媽媽講故事都像在犯罪現場。
而且最諷刺的是——你看那些真的吵的人,有誰會被制止?
打呼如雷的、不戴耳機追劇的、講電話講整段劇情的,大家都不敢說。
但只要是小孩、媽媽、老人,就變成「破壞秩序的人」。
這不是寧靜,這是選擇性噤聲。
有人留言問我:「那歐洲火車不是也很安靜嗎?」
是啊,歐洲火車很安靜——但他們更懂「共存」這件事。
在奧地利、瑞士、德國,幾乎所有長途列車上都有「家庭車廂(Family Coach / Family Zone)」。
這些車廂不是在「容忍」小孩,而是主動為他們設計空間。
💡舉幾個超有感的例子:
🇦🇹 奧地利 ÖBB(聯邦鐵路)
👉 有「Family Zone」家庭專區,裡面有迷你遊戲區、小電影螢幕、桌遊桌,還能放嬰兒車、設尿布檯。
家長可以放心講故事,小孩可以笑出聲。沒人白眼,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「給家庭的車廂」。
這邊有連結,六歲以下的孩子搭火車都不用錢,還有陪同者像是保母、爺爺奶奶帶孩子上火車的都還能半票。
 
🇨🇭 瑞士 SBB(聯邦鐵路)
👉 有「Family Coach / Familienwagen」家庭車廂,設在長途雙層列車上。
上層是小小遊戲天堂,下層有嬰兒車停放區。
他們甚至把這車廂的官方文案寫成:「A playground on wheels.」
這些設計的核心不是「要不要安靜」,而是「每個人都能自在」。
歐洲鐵路公司理解——孩子有權利在公共空間裡存在,不需要被噤聲。
而大人,也能選擇自己想要的搭乘方式:想休息,就去安靜車廂;有小孩,就進家庭車廂。
共存,不是對立。
所以看到台灣高鐵推「寧靜車廂」,我其實覺得更應該推的是:
「親子共乘車廂」
讓有孩子的家庭能安心旅行,不用一上車就被壓低音量、被瞪被罵。
sbb3
sbb

圖片出處為SBB官網

寧靜車廂不一定寧靜,但包車旅行真的更安心

雖然在國外,許多火車設有親子友善專區,小孩哭鬧也不會招人白眼,反而可能獲得隔壁奶奶或爺爺溫柔的關心。但實際帶孩子搭乘歐洲鐵路時,誤點、轉乘與車站動線的複雜程度,常讓爸媽手忙腳亂。光是等待與搬運行李的時間,大概就能耗掉爸媽五年的壽命。

所以若是帶著孩子旅行,我依然推薦選擇包車——自由又彈性,不用煩惱轉車與行李,司機更像是貼身的「行動保姆」,讓旅途變得輕鬆又愉快。
 想了解更多歐洲包車路線與行程安排,歡迎點這裡看看:[🔗詳見行程介紹]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